推广 热搜: 操作台  钣金  配电柜  文件柜  机柜  机箱  香河  五落实五到位规定》  数据  数控折弯机 

天津首家机床博物馆建成 200岁缝纫机亮相

   日期:2015-06-08     浏览:19    评论:0    
核心提示:天津的博物馆各种各样,而把一大批“庞然大物”的机床设备当成展品的恐怕还是少数。近日,天津市首家“机床博物馆”在东丽区正式开馆,近600件藏品将免费对市民开放……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的博物馆各种各样,而把一大批“庞然大物”的机床设备当成展品的恐怕还是少数。近日,天津市首家“机床博物馆”在东丽区正式开馆,近600件藏品将免费对市民开放。在这座博物馆里,从19世纪初的一台老式缝纫机到生产过“东方红火车”车轮机床,这些钢铁机械带着岁月的痕迹,如今安静地陈放在博物馆中,任时光匆匆而过历久弥新。
已经向市民免费开放的东丽机床博物馆
东丽机床博物馆坐落于东丽区航空商务区,空港商贸区B区的地下一层。记者沿着楼梯向下行走,两边的旧照片如同走进了时光隧道,整个展厅被分成了“机床展区”和“轻工展区”两大部分。古铜色的装饰配合着保养得油光的机械,仿佛置身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中一样。机床、车床、坐标镗床、铣床、外圆磨床、滚齿床……这些在记者眼中完全区分不出来的设备被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
瑞士造的小型钟表机床
在博物馆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见到了博物馆的负责人,由于博物馆刚刚建立,他每一天都要来这里转几圈,看看还有哪里需要再添置和补充的地方。王福喜说,馆内收藏是一件一件积累起来的,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作为博物馆的筹备者,他从17岁时,就开始收藏这些“大物件”,加之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他已经从最开始的一台德国自动车床,到现在收藏了接近600件大设备小机械,这其中包括了当年海鸥手表厂制造第一块手表时使用的铣床,生产东方红火车车轮的设备,他说“每一件都可以算是镇馆之宝”。
王福喜说,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当年,为了收藏一位老机床工存有的一台1960年德国制造的滚刀磨床,王福喜每个月都要往老人家里跑几次,前后一共跑了80多次。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一片诚心,在老人去世前特别叮嘱家人将磨床赠予了他。另外一台瑞士造的小型钟表机床也是他的最爱,这是他从天津手表厂的一位老师傅那里求来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分珍贵。别看这些物件年代已久,但“身子骨”依然“硬朗”。王福喜说,“这些上百年的藏品不仅保存完好,有很多还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有一件美国立式车床,已是全世界仅此一件的孤品。
王福喜介绍博物馆中的各种“宝贝”
在入口处摆放的一台19世纪的胜家缝纫机可以算是目前馆中最老的一件展品,距今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说到这个展品的捐赠过程王福喜感慨颇多:“提供这件藏品的老先生辗转找到了我,告诉我家里有一台老物件,希望我能替他好好保存”。原来老先生家族曾是满清后人,家中一直收藏并使用着这台缝纫机,“文革”期间费了很大周折才将这台老缝纫机保留下来。得知王福喜在做收藏后,老先生通过公安、街道找到了他。“能感觉得出老人对这个物件的感情。这正是因为这些感动的瞬间,坚定了我将这个事情做下去的信念”。
近200岁的美国胜家缝纫机
平时将零零散散的物件归集起来,如同赶海拾贝一般,但随着藏品的增多,存放成了一个问题。于是王福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萌生了开一个机床博物馆的念头。“原来只是摆放在自家车间的库房里,环境差了些,希望能让这些藏品有一个好的地方。”2015年5月,在东丽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王福喜的这一梦想成真了。
不仅如此,王福喜还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机床,让更多人欣赏到工业之美。“1866天津机器局始建成为了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企业,也由此奠定了天津工业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块手表都诞生于天津,天津的工业遗产颇多,希望能借此让跟多的人关注到这些宝贵的城市遗产。” 
 
打赏
 
更多>同类钣金头条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钣金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50589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