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3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评论理论宣传研讨会的与会代表们走进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机床集团与华晨汽车集团进行参观和调研,近距离感受底蕴丰厚的沈阳工业文化,以及现代化工业企业迎面扑来的创新热浪。
沈阳铁西,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鲁尔”。昔日,烟囱高耸、厂房密布,让人倍感压抑;如今,高楼林立、绿地连绵,宜工、宜商、也宜居。坐落于此的沈阳机床集团,见证了铁西“凤凰涅槃”的奇迹。
当智能机床遇上互联网,工业4.0开始悄然生长。五轴联动旋转刀具与智能控制数字系统的完美结合,仿佛让机床有了生命和智慧,对着整块铝锭自动连续完成多个平面的铣、钻、镗、铰、锪多种工序,造出一个构造复杂的“鸟巢”立体模型完全不在话下;当你口渴了,一旁的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冲倒咖啡的服务,让人倍感贴心……在沈阳机床集团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到处充满着科技创新让老企业焕发的新生机。
近年来,面对低端机床产能过剩、高档机床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沈阳机床集团历经模仿、引进、收购、合作研发诸多磨难而不得,最终回到原点——自主创新。从2007年起,沈阳机床集团大胆启用年轻的创新人才,在上海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累计投入11.5亿元,攻克数控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i5智能机床,让企业再次活力四射,产品又开始在市场上吃香起来。
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说,从新中国第一台普通机床、第一台摇臂钻床、第一台数控车床的诞生,到如今掌握全球第一代高度定制化i5智能机床的核心技术,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与德国、日本、美国顶尖机床制造企业分庭抗礼,沈阳机床集团一路走来的关键就是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端自己的饭碗。
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产品。引领“中国制造2025”潮流的i5系列智能机床的问世,迅速在中国机床市场掀起一场“智能化旋风”,在传统机床销量下滑60%的情况下,智能机床销量逆势增长350%。在未来规划中,沈阳机床集团将提供集金融租赁、加工方案、机床再制造于一身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创传统机床行业全新的商业模式,最终实现由传统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创新,既可让“老树抽新枝”,也可使“新苗破土出”。生产高度自动化的车间,一张张充满激情的脸,一辆辆走下流水线的“中华”车,让整个华晨汽车集团活力四射。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企业,华晨汽车集团却成为辽宁汽车工业的龙头企业、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主力军,主要靠的就是创新。
华晨汽车集团总裁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东风指出,华晨汽车集团一直把人才与创新视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力量,通过引进世界一流专家、培养年轻骨干人才,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品牌创新、研发创新、资本创新共同熔铸的“华晨模式”驱动下,华晨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引领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目前,华晨汽车已成长为中国本土最具潜力与活力的自主品牌领军企业——旗下的“金杯”品牌连续18年占据“卓越商务领航者”地位,“中华”品牌更是成功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华颂”则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掌握汽车核心技术的中国品牌。华晨汽车用智慧与行动践行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主动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注入更多的动力。
作为沈阳工业企业的一个缩影,沈阳机床集团与华晨汽车集团的创新发展,有力地回应了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应如何走。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评论理论宣传研讨会副会长、《大连日报》副总编辑王晓飞,曾在沈阳念过四年大学,对于这座城市的创新改革与转型升级有着切身的体会。在他看来,沈阳企业结合自己实际,抢占产业制高点,把握前沿技术,调动各方资源,不断实现创新,是沈阳城市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