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机器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韩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中韩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制造业革新3.0战略”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中韩双方将在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机器人开发等领域共同开展战略研究,推动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领域的合作开发、示范推广及经验交流。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十个重点领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韩两国机器人产业合作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十二五”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以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和应用进入了新的高潮。2013年,我国机器人销量达到3.7万台,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市场,2014年销量接近5.7万台,其中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1.7万台。
虽然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器人技术、产品、产业都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核心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行业认可标准和第三方认证规范缺乏,自主品牌机器人推广应用难等方面。
韩国机器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汽车、电子、船舶等产业壮大而迅速发展。目前韩国是全球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国家(万名员工拥有量达到478台),并且主要以韩国品牌为主。韩国在自主品牌推广应用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韩两国机器人行业组织已建立了较好的合作机制。2014年1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与韩国机器人行业协会(KAR)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商定在信息交流、推广、会员利益、标准信息等方面促进双方企业互利合作。并商定每年举办一次中韩机器人论坛,目前已经分别在上海和首尔各举办一次,取得良好效果。2014年10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CMIF)与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KERA)签订合作备忘录,在政策策略、机器人论坛、拓展与其他机器人组织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